第(2/3)页 朱伯圻对此有些不悦,却也理解待卫和官兵的难处。 “那边那个黑壮汉子,叫他过来,孤有话问他。”随手一指远处人群。 被叫到的黑壮汉子颇为忐忑,见到朱伯便下意识跪拜:“小民拜见太子爷!” 朱伯圻伸手搀扶,不是虚手去抬:“不必紧张,只是简单与你聊聊,你叫什么名字” 黑壮汉子说道:“回太子爷,咱叫刘三根,家里排行老三,老家在安徽那地儿。前些年万岁爷说要迁人到北边儿,咱寻思着在老家也没啥混头,便咬咬牙,带着老婆孩子迁过来了……” 这叫刘三根的黑壮汉子,看着憨厚腼腆,这一说起话来似乎就收不住。朱伯圻连忙抬手转移话题:“咳咳……看你在这码头干活,不知这工钱几何” 刘三根倒是直肠子,问啥说啥:“工钱啊工钱还不错,毕竟咱这里人少,又是从南边过来的。有官府帮衬着,那些外地的客商不敢欺负咱,所以工钱开的都还可以。咱是前几年才来,所以官老爷们给分了地,还给分了房子。现在钱也攒的差不多,咱打算把房子给扩建一些,再让小儿子和小女儿去村里读个义学啥的。那义学是知府老爷和几个仁义的老爷们合伙盖的,不收咱的学费银子,还能管孩子一顿午饭。就是这几年,米价涨的有点厉害,每年都要涨个几文,倒是卖布卖煤的便宜了不少……” 朱伯圻连连点头,也没感到厌烦,笑道:“能送儿子和女儿一起去读书,这样很好。多读点书,认识些字,将来也能少劳累些。那建义学,为们做主的天津知府,确实干得不错。” 刘三根憨厚笑道:“都是万岁爷的好,咱听爹娘说过,以前那是真吃不饱饭,官府还老喜欢收税,不如现在的知府。” 只这一句话,就抵得上天津知府多少年的政绩了。 而且,就从这一个码头苦力的话中,便可以看出,如今的大明新朝,女子地位已经不复曾经那般低下. 说平等可能还太早,但这已是起了个好头,女子也能去村中义学读书了。 便是底层百姓,但凡是有条件的,也都会想着让子女读书识字。 这并非大明新朝开的先例,早在宋朝开始,愚民思想就已经有些过时,同样过时的还有“奉天承运”的思想观念。 严格来说,朱皇帝其实算开了历史倒车,因为他是奉天承运皇帝。 真正将愚民思想贯彻到底,并将许多传统节日废除,也是满清开始,他们害怕汉人扎堆聚集,容易造反。 包括后世对于古人全部都穷困潦倒,骨瘦如柴的刻板印象,也是来自于满清。只有满清切实爆发过席卷全国的集体赤贫现象,甚至地主家都没有余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