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春秋时期,战争真的就是儿戏。
盛名的春秋论战典故:“一鼓作气,再二衰,三而竭。”
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其实算是不讲武德,是在违反春秋“战争公约”。
所以鲁国之后还是灭亡了,这种不守规矩的小国,你不先死谁先死?
另一个比较离谱的,却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姜小白,这家伙帮燕国出兵讨伐山戎,燕国国君一路送齐桓公到了齐国境内。
因为非天子不能被诸侯出国相送,所以齐桓公便把那块国土割给了燕君。
明军此番几十万大军征讨漠北,也是打算一鼓作气,毕其功于一役,可蒙古人却完全不与明军正面接战。
反而一路边撤退边集结,时不时突袭明军的粮道,带着明军大部队在漠北草原兜圈子。
杨恭不想再与蒙古人绕路,不光是粮草耗费太多,这可是几十万人的人吃马嚼。
而且一旦战争拖到冬天,那明军也只能退兵,否则后勤就会出现巨大问题。
当然,这是最坏的结果,因为那样的话,等同于蒙古人在鱼死网破。
失去色楞格草原,这些蒙古人来年全得喝西北风,少说也得死上一半人口,那就更不用谈什么跟大明打仗了。
明军大部队向漠北北部的山地草原推进,还没来得及先逼出蒙古人的主力。
南边的粮道却是先被断了,杨恭走到半路就得到游骑传回的消息。
好几个运粮队遭到蒙古骑兵的突袭,而且数量非常多,根本不是之前的小股骑兵部队,疑似蒙古人的主力。
民夫死伤甚重,杨恭迅速做出决断,三万步军不用往北压了,直接回返南边,北边已经没有喀尔喀蒙古的主力了。
而他自己则亲率三万龙骑兵,一万漠南蒙古骑兵,先一步疾驰南下。
整整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南下,先锋大将正是此前大明与辽东鞑子,在长城喜峰口决战时大放异彩的宁南辉。
杨恭升任中军大都督,宁南辉所属的龙骑兵,自然也按制并入中军都督府管辖。
宁南辉亲率本部五千龙骑兵,沿着探马传递的消息,奔袭南下蒙古人主力出没的区域。
然后便一头撞上了数支蒙古人的斥候探马,对方似乎也很意外,没想到明军会来的这么快。
一番厮杀追逐,蒙古人的斥候骑兵留下,上百具尸体,遁入前方山区。
宁南辉害怕中伏,没有追击深入。
“不行,汉军骑兵的主将很聪明,居然这都不上当。”敦丹多尔济说道。
与宁南辉想的一样,蒙古人还真就在这里面设伏了,而且是两部主力全都窝在山中伏击,那支派出去的骑兵不光是斥候,也是负责引诱明军骑兵的诱饵。
打得过,那就杀,打不过那就引诱明军骑兵入山。
车布登班珠尔说道:“既然汉军骑兵不上当,那我们就主动出击。对方只有几千人,应该只是前锋,先把这支前锋部队吃掉,我不信汉人的将军还能沉得住气。”
说干就干,蒙古人居然真的从深山沟里跑出来了。
六万打五千,这不是有手就行?
数万蒙古骑兵从山里窜出来,直接奔着宁南辉的骑兵杀过去。
这么多人?
宁南辉先是惊讶,旋即意识到这就是大都督要找的喀尔喀蒙古主力了。他立刻下令:“全军着甲!”
这些龙骑兵的数量虽然只有五千人,但战马却有足足一万匹,所有骑兵都是一人双马。
不打战时,甲胄全都让马驮着,只有正式作战才会着甲。
六万蒙古骑兵从山里跑出来,五千明军龙骑兵还在不慌不忙穿戴盔甲。
车布登班珠尔虽然长期与大明保持双边贸易,就连他与土谢图汗开战的许多兵甲食盐,也是靠着大明在长期输送,代价就是漠北的牛羊和战马。
但这家伙对大明,或者说对明军的了解,却非常滞后,基本还停留在满清统治时期。
他知道汉人的步兵厉害,有一种很麻烦的车阵,在漠南草原似乎还用过。
只要汉兵结成了车阵,里面再架设火炮、火枪,就算最勇猛的蒙古骑兵,也冲不垮汉兵的军阵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