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八章 进口猪羊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现象,就是人在海上漂这么久,也得焉吧了。

      几个不懂农事的商部官员,见到那些被驱赶出来的猪羊群,顿时都是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  那些绵羊还好说,与中国的绵羊差别不太大,倒是猪群明显不一样,不光是猪的体型,还有皮毛颜色。

      有个商部官员惊叹:“想不到,这欧洲海外之地,居然还有这等纯白的猪种?”

      大明新朝百姓畜养的家猪,其实与后世广泛饲养的大白猪,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  按后世的取名来说,现在的大明百姓养的全都是一种名叫中华土猪的猪种。

      这种土猪最大的特征就是长得像土匪,而且体脂率更高,做出来的五花肉味道一绝。

      浙江的金华火腿,用的便是中华土猪中的“乌金猪”。

      几名农部老吏上前仔细观察每一头猪羊,甚至掰开看牙口、蹄子和毛发:“林郎中,都检查妥当了,这些猪羊都是陛下要的品种,而且都没有害病。只是应该在海上漂久了,需要好好养一段时间,才能进行育种。”

      农部的林文熙点头:“既是如此,那便没问题了,这些猪羊我们都要了。”

      负责交接的英国商人很高兴:“中国与英国是盟友,我们英国东印度公司,肯定不会欺骗我们的盟友,也是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。”

      这些猪羊都是朱怡炅通过英国人采购,他不知道后世的大白猪和优质绵羊原产地是哪里,只能通过英国人、荷兰人、葡萄牙来到处打听。

      不过他的运气不错,虽然真正后世的大白猪还没有培育出来,但前期杂交品种英国人已经搞出来了,这种猪被称为约克夏猪。

      这是一种典型的瘦肉猪,体脂率比中国的土猪更低,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好养活,而且出栏速度与繁衍速度,比土猪更快。

      大明新朝改革盐铁税法,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,而且大肆在山区旱地推广土豆红薯这些作物的种植。

      这带来的好处,除了人口的快速激增,以及海外移民率增加,便是百姓生活品质上的追求了。

      毕竟,只要肯卖力气,总不会缺一口饭吃,真混不下去,也可以报名官府的海外移民。

      台弯、吕宋、广南、椰城都可以移民,还有北方的辽东、漠南,南方的藏地、川边都是长期移民地区,只要你肯报名,就能到那里分田落户。

      百姓日子变好,就会开始有物质上的追求。

      过去百姓买肉,杀猪匠猪油切得多,百姓会高兴。

      但近几年,已经有不少发达城市,开始喜好上吃瘦肉了。

      这里面,尤属江南府县居多。

      朱怡炅从海外引进英国人的约克夏猪,为的当然不是简单的吃瘦肉,而是要它的繁殖与出栏速度。

      在商部、农部官员监督,付过了尾款以后,这些来自英国的绵羊与白猪先送到南京的农部畜养所。

    
  后续,这些绵羊与白猪会被送到北方的耽罗县,那里随着辽宁省设立,早已不再是养马基地。

      新的养马基地,现在转移到了辽南与漠南草原,也是应对即将对漠北发动的战役。

      耽罗县被改成畜牧繁育基地,专司牛羊牲畜之类的育种杂交实验。

      所谓的育种杂交,就是字面意思上的,让各种牲畜进行杂交繁殖,看能产出什么玩意儿出来。

      优秀的就继续繁育,离谱的就杀了吃肉,也可以送去南京给皇帝看看稀奇。

      这一批绵羊与白猪,绵羊主要是用于与中国绵羊进行繁育实验,而英国白猪则主攻繁育它的出栏生长速度与繁殖下猪仔的数量。

      现今的耽罗县,去年年末统计在籍人口,刚刚突破八万人,近三分之一都是汉人移民,余下的则都是从汉城布政司迁移来的朝鲜百姓。

      整个耽罗县,经过几年教化,所有朝鲜百姓已经全部落籍汉名,并且子女也都从小开始学习汉文。

      这里甚至专门设立了一名县学政,几年下来,陆续建成了四所县学,甚至被分了科举名额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紫禁城。

      朱怡炅正在批阅奏章,突然扫到一封作了标注,翻开一看,却是内阁呈递:“太子年十六,已及冠礼,宜定太子妃位。”

      前明老朱定下的男子婚嫁年龄为十六,而女子为十四。

      到了满清统治时期,也无太大改动,只稍微把男子放宽到了十八,女子则象征性的放到十五。

      过了年纪,则必须成婚,否则就会被官府强制婚配,还要收税罚银。

      这也并非纯粹苛政,而是源于战争之后的人口锐减,为了鼓励人口增涨,婚丧嫁娶才做出的法律规定。

      当然,到了中后期肯定有所松动,就连明中期开始,纳妾也变的“合法化”。

      大明新朝,朱怡炅修订新律,对婚丧嫁娶做出修正,但也没修正太多。

      既是在尊重古代传统,也是为了适应世界殖民,对外殖民没有人口可不行。

      却不想,倒是让底下大臣抓住这条,旁敲侧击的提醒皇帝:该给太子选妃了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