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三章 东部西伯利亚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沙俄的哥萨克长年与楚科奇土著打仗,但受限于环境气候,就算哥萨克也没办法对楚科奇人发动大规模战争。

      往往都是沙俄发动远征军,楚科奇人就仗着地利气候避战逃跑。沙俄军队撤离,楚科奇人就跑过来袭击,还驱逐被哥萨克征服的土著部落。

      一直持续到了鸦片战争爆发,楚科奇人依旧难以被沙俄征服。

      而且楚科奇人也是越打越难缠,一开始的楚科奇人还在使用硬皮革和骨头制作的翼甲,随着战争爆发,楚科奇人逐渐学会了冶铁技术,到了后期甚至连火枪都用上了。

      沙俄被打的没脾气,只能承认楚科奇人的独立,但楚科奇人必须宣布效忠沙皇,而且不用向沙俄政府缴纳赋税皮毛。

      嗯,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的羁縻州。

      岭北府的明军已经与楚科奇人联系上了,双方达成口头盟约:

      第一,楚科奇人宣布效忠大明中国皇帝,中国不干涉楚科奇人内政,允许他们自治。

      第二,大明中国、楚科奇人联盟,共同对抗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侵略者。

    
  第三,大明中国与楚科奇达成双边贸易,楚科奇部落可以将他们的各种皮毛,拿出来与大明中国交易诸如棉袄、盐巴、茶叶等物资,甚至可以是铁器兵甲。

      对楚科奇人而言,大明中国这个“部落”,比那群哥萨克强盗友好太多了。

      那群无耻的哥萨克强盗,只知道从他们手里抢劫皮毛财产,杀戮他们的部落勇士。

      而这些友好,甚至有些傻乎乎的中国人,居然愿意拿出他们急缺,也是所有部落重要的盐巴、棉袄,还有他们所没有的强大铁器,与他们交换这里随处可见的皮毛特产。

      楚科奇人觉得自己赚了,还赚大了,非常乐意与中国人保持这种深度合作的战略同盟贸易关系。

      而岭北府这边,每年也派遣船只北上,从楚科奇人手里交易他们“不值钱”的皮毛。

      现在的黑水屯军港,已经愈发兴旺。

      那些南边的商人几乎是闻风而动,在得知了北边有大量珍贵皮毛后,迅速在黑水屯设立贸易站点,抢占瓜分这里的贸易配额。

      时至今日,黑水屯军港早已不再是依托军事要冲而存在,反而成了军商合一的商业城镇。

      这里的人口,有不少都是长期驻扎在此的商站掌柜,还有一些本地募集的伙计民工。

      前明曾经以盐引制,用于为边疆驻军提供粮草补给。

      大明新朝如今所用方式,差不多类似,只不过盐引换成了北方的珍贵皮草货物。那些商贾从南方运来粮食,交给黑龙江的驻军,再从黑龙江驻军手里,获取这些皮毛货物,转运到南方贩卖。

      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,而且比盐引制好多了。盐引初期虽然也还玩得转,但终究是朝廷控制商人运输粮食。本质上还是要商人自掏腰包,而新朝的“皮毛-粮食”贸易路线,纯粹是商人们自愿。

      黑龙江那些沿江新建的驿站驻军,如今已有差不多一半的粮食,都是在靠这些不断聚集的商人提供。

      北方的钱粮财政压力,就这么靠着战争和皮毛,正在逐年减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