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六章 孟加拉消息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这是必然的,随着科举渐渐稳固,又有新式官学、国子监并行,大明已经逐渐不缺官了,这些举人想当官,自然也就比前几年要更难了。

      当不了官,这些士子闲着没事,自然也就是整天舞文弄墨。虽然因为皇帝之前大兴“文字狱”,所以不敢随意暗讽朝廷时政,但对于这等不涉及朝政的史书,还是敢于喷一喷的。

      不少士子认为,新朝既称大明,便是前明承袭,理应维护朝廷威严,怎可对反贼予以肯定,而且其中对前明数位皇帝,都予以了不好评价。

      尤其崇祯帝,君王之身殉了社稷,却评以刚愎自用、优柔寡断,国史院的史官未免太过不近人情。

      好吧!这些人还是不敢直接喷皇帝,只敢把矛头怼向史官。

      有喷的,自然也有拥护的,甚至拥护的跟喷的,属于一类士子。喷的期望找到宣泄口,拥护的更聪明,想要以此引起朝廷注意,说不定陛下就赏赐官职了呢?

      两部史书才刚出版不过一月光景,南京文人墨客之间,便打起了激烈的口水仗,并且很快就从南京城扩散到了周边府县,及至全国范围。

    
  朱怡炅并未对此做出干涉,任何史书成稿出版,总会带来争议。

      一部史书不仅记录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史,也表明了一定的政治立场。

      无论如何,总会有人不满意。

      朱怡炅提笔在内阁递送的奏章中批复:“不必理会,放任自流便可。”

      只是对史书的争执而已,他还犯不着为了这个就去下令抓人。

      郎世宁今天休沐,所以没有再去与李琢磨画艺,而是待在自己南京的住所里看书。

      他看的书,正是一月前就已经出版刊印的《明史》全书,书桌上还摆放了另一部更少的《清史》,仅看上面翻页的痕迹,就已经看完了。

      郎世宁虽然是意大利人,但来中国多年,汉文、汉语早已掌握。甚至还从北京那会儿,学会了一套阿谀奉承的话术。虽然很是粗浅,但已然比大多数的外藩洋人强了太多。

      整整一天,郎世宁除了吃饭、上厕所,几乎都在研读那部《明史》,一直到了晚间,天色渐暗。

      郎世宁这才轻舒口气,合上书本,又点上灯盏,拿出自己时不时就要写的日记本,开始提笔书写:“今日我又发现了中国人的一项杰出品德,那就是他们的气度。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气度,便是昔年的太阳王,也难以相比。对于昔年推翻了自己王朝统治的叛乱者,这位陛下依旧能以公正态度,对其功绩予以认可。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啊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