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作为起居注官的孟彦,今日一下班,却并未着急回家,而是绕道先去了趟文渊阁。 因为他听说,《明史》、《清史》两部成书,还有修订的初稿、定稿、手抄本,包括皇帝御批都在今日入库。 要是去晚了,可就来不及了。 走了老远的路,才到文渊阁。 阁前有专门看管的侍卫与女官。 孟彦恭谦的递上自己的官牌印信:“我想来借阅今日入库的《明史》稿件,不知可还有了?” 女官确认了官牌无误,说道:“《明史》的稿件与成书都已经在今早入库,但稿件与手抄本、御批都不能借出,只能进入阁翻阅。成书可以借出,但每次只能外借三日,若有毁损,则按市价高一倍价格赔付。” 孟彦点头:“那我进去看吧!反正现在时辰还早,距离宵禁还有些时间。” 女官收起官牌,又拿起册子翻阅查找了片刻,随即将一块木牌交给了孟彦,上面没写别的,就是记录《明史》稿件与成书都放在哪一层。 “有劳。” 孟彦拱手接过,那些持械侍卫则一直盯着他进入阁内,才收回目光。 入了阁中,里面的光线却并不昏暗,明显当初设计上也考虑到了这一点。 拿着木牌,迅速找到收录了《明史》的那一层藏书架,沿路几乎没碰到什么人。 这也正常,虽然皇帝允许官员可以自由来这里看书,甚至一些不太重要、唯一性的书籍,还能借阅出去。但到底也不可能真的天天都有许多官员,跑过来文渊阁看书的,又不是整天闲的没事干。 孟彦先抽出那部《明史诸帝本纪》,随手一翻阅:“倒还算中肯。” 从洪武到建文,再到永乐,基本就那么回事。既肯定了洪武、永乐的功绩,也点出了这两位的烂政。尤其是洪武、永乐发行的大明宝钞,的确是让明朝百姓、宗藩、官吏全都深受其害,这个锅是无论怎么甩也甩不掉的。 建文……建文没啥好说的,总共就当了三年皇帝,随后就被永乐篡夺了皇位。 是的,大明新朝编修的《明史》中,对这一段用的就是篡夺,虽然肯定了永乐盛世的功绩,但篡位便是篡位,有何可辩驳的? 难道真按照永乐大帝强词夺理那套:“洪武三十五年,我爹朱元璋传位于我?” 这开什么阴间玩笑! 而且,在这本成书中,建文的《惠宗纪》中,朱怡炅也给出了批注:“无帝王之才,却有帝王之格。以中人之姿,承大明国祚。惜兴宗孝康皇帝英年早逝,致叔侄相残……” 建文的确算是被儒生给忽悠瘸了的典型,仅从其在位三年,就完全破坏了老朱留下的藩王戍边政策,就可见一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