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那些改稻种棉的州县官吏,既是为了政绩考评,同样也是在让百姓赚取更多银钱。 这些地方官吏不少都是年轻人,烂的还没那么彻底,就算烂了,他们也不介意让百姓能稍微多赚一些。 而且,这也经过了皇帝、内阁首肯,还普遍都是收复了两湖地方这个天下粮仓后,才开始出现这类情况。 朱怡炅完全没考虑过,居然会有这样的后遗症,他没有生气动怒,点头说道:“朕知道了,还有什么,也都一并说出来。” 黄旭说道:“还有棉田重税,也应该降一些。” 棉田重税的问题,倒是真没想到,不仅皇帝没想到,内阁部堂们也同样没想过。 由于民间棉纺纱机大肆推广,虽然没有蒸汽机那么变态,但也比之手工纺纱要快了数倍,甚至十数倍,所以对棉花需求量也就更高。 朝廷自然要从中抽取重税,也是遏制商贾过度膨胀,扰乱市场。 却不想,市场确实没被扰乱,反而民间的棉花种植先一步被扰乱了。 简单来说,就是一块田被定性为棉田,因为棉花更贵,所以赋税也就比稻谷更重,尤其棉纺纱机推广以后,棉田的赋税进一步提高。但是棉田不可能真的只种棉花,可是种别的话,尤其稻谷,还要承担棉花的重税。 这哪个农民愿意? 所谓谷贱伤农,不外如是。 为了弥补损失,百姓就得硬着头皮,年年种棉花。 朱怡炅说道:“你说的,朕都明白了。你这个农院院长今后也不用再做了,直接当农部尚书吧!农院直接并入农部,原来驻地不用搬迁。至于农部官吏,就从户部之中抽调,包括户部田账册,朕也会下旨,让他们逐步移交农部。今后江南地区的棉稻轮耕,就全交由农部负责,朕会让户部与地方官吏全力配合。” 皇帝金口一开,户部权力再度遭到削弱,一个新的部院诞生,而黄旭则从原本的农院院长,直接越级升到了从一品尚书大员,几乎可以算是一步登天。 “谢陛下。” 饶是黄旭再如何不善言辞,这时也忍不住大喜过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