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七章 时代变了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整整二十发炮弹在高空中划过二十道抛物线,其中有一半由于测距问题和角度偏差,只砸在了蒙古骑兵军阵前百多米,而其余炮弹,直接对着蒙古人的军阵展开了无差别打击。

      先是一发炮弹带着强大动能,当场将一匹战马撞翻,连带背上骑兵也被甩下马来,撞翻……应该说撞死了战马后的炮弹,动能丝毫不减,在地上反复弹跳翻滚,每次都能带走好几条人命。

      还引得周围骑兵的战马直接陷入骚乱,若非这些骑兵从小骑马,又有友军上千帮忙,这军阵就得先自己混乱起来。

      僧衮札布这位大汗,甚至还亲眼见到仅离自己不过七八十步的距离,有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一个骑兵胸膛,将其撞飞落马,当场咽气。

      僧衮札布心中惊骇:“这是什么炮?为何汉人的火炮能打的这么远,比那些满洲鞑子的火炮还要远?”

      僧衮札布大声怒吼:“不行,撤,快后撤!这里也不安全。”

      不光他在怒吼下令,隔壁的土默特、察哈尔两部也在拼了命的率部后撤。

      而蒙古人后撤的信息,迅速被热气球传回地面:“大都督,蒙古人撤了,不仅撤了,而且还分成了三波,三波撤兵的速度明显不同,甚至还有爆发冲突和厮杀。”

      杨恭点头:“看来,这些蒙古人虽然迫于压力联盟,共同对抗我大明,但这联盟明显不是很牢靠啊!既然这些蒙古人实力已经衰弱至斯,让炮营继续开炮威慑,再去传令镇南伯宁南辉,龙骑兵可以出动了。正好让本督好好看看,这新的线膛枪到底与原先燧发枪有何等不同。”

    
  “是!大都督。”

      传信兵连忙下去传达军令。

      杨恭现在打仗已经很少再冒险,能用火炮、火铳、迫击炮碾压的战争,为何还要冒险?

      就连这次的战车、拒马、铁蒺藜,也是跟前明的戚继光学的,虽然战车笨重,但只要往步军前面一摆,蒙古人的骑兵压根冲不上来,再辅助火炮、火铳这些重火力,骑兵这等机动性部队,完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。

      当然,破局的办法也有,而且也不难,那就是满清的车强闯,还有足够的火炮把这些障碍物全部炸掉。

      只可惜,这两招对明军很明显已经没有作用,火炮的话,当今世界已经没有射程威力比得上明军火炮的火炮,而车蒙古人也没有,有的话那就直接出动龙骑兵去冲。

      实在不行就用火炮、迫击炮、手雷锤去炸,就不信十几倍的火药威力,还炸不烂一辆车。

      僧衮札布他们输的不冤,从明军有了新型火炮、线膛枪、开花弹和糖火药的时候,蒙古骑兵的时代就已经在明军这边过去了。

      “轰轰轰轰!”

      “嘟嘟嘟哒哒哒……”

      明军的炮火声轮番作响,还有龙骑兵出动的号角声。

      整整一万装备了新型线膛枪的龙骑兵从明军军阵杀出,对着后撤的蒙古骑兵大军追杀而去。

      明军龙骑兵本就以逸待劳,而且只着胸甲,身上几乎轻便无物,而对面的蒙古骑兵大军不明所以,只是几位大汗下令要他们跑。

      不少不明真相的三部骑兵还以为是汉兵把他们杀败了,这时见到汉兵追击过来,瞬间更加确定了这个猜测。

      “汉兵杀来了!”

      “大汗败了,快跑啊!”

      “我愿意率部归顺汉人大皇帝,我愿意率部归顺汉人大皇帝!”

      “……”

      一时间,作为战场的喀喇沁草原上众生百态,不少蒙古贵族首领甚至当场倒戈而降。

      就连僧衮札布都没想到,自己只是让大军稍微后撤一下,跟汉兵们拉开距离,再利用骑兵和人多的优势,对汉兵伺机而战。

      哪怕还是打不赢汉兵,可作为草原的主人,他们也可以随时窜入草原深处,带着汉兵在草原上遛弯,一如当年前明五征漠北那样。

      虽然这样蒙古也会遭受重创,当年明太宗虽然三次征讨漠北都没有收获,但同样的,蒙古被迫迁移逃跑,看似没被明军杀伤,可光是迁移途中,死去的人口、牲畜、牛羊就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  僧衮札布有些发懵,为何昔日强盛的漠北现如今能成了这个样子,而且此前从未有过任何征兆。

     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,僧衮札布从未想过,自己才当喀喇沁大汗多长时间?

      一年,还是两年……亦或是三年?

      这么短的时间,喀喇沁能被他勉强拧成一股绳就算不错了,又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统一。

      这没有两代人的经营,还有持续不断的大胜,是肯定做不到的。

      不仅如此,僧衮札布为了能重现永谢布汗的荣光,可是兼并吸收了不少零散部族,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内部的不稳定性。

      永谢布汗就是当年与察哈尔的林丹汗,共同争夺漠南可汗大位的强大部落,后来林丹汗与大明结盟,这才击败了永谢布汗,统一了漠南草原。

      而喀喇沁则作为永谢布汗灭亡后的分支,投靠了满清,并最终跟着满清一起覆灭了林丹汗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