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阮氏如此,郑氏也不例外。 这种情况,在整个东南亚诸国都不罕见。 比如缅甸境内,就有一个桂氏,便与永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这个桂氏还参与了东吁国叛乱。 后世缅B还有个果敢特区,系明朝残部后人建立。 还有未来暹罗的吞武里大帝郑信,也是中泰混血。 有句话说的很好,这些东南亚诸国其实都很悲惨,因为他们的旁边有一个强大的王朝。 这个王朝即使什么都不做,也会无时无刻影响着这些小国。 “不愧是天朝上国,此等繁华,便是我国的富春城,也只能屈膝仰望。”阮福澍由衷感慨。 向导的通译官笑着谦虚道:“殿下言重,南京为我朝都城,自是繁华富庶。此不可相提并论!” 阮福澍被噎了一下,他想说富春也是他们广南的首都……算了算了,他们现在已是大明属国,不可对天朝无礼。 “嗯?前方是在作甚?”阮福目光一凝,有些好奇。 那通译官顺着看去,随即说道:“此为我大明南京国子监,陛下明年将重开新科,这国子监自然也要恢复重建!” 国子监,虽长期与太学相提并论,二者也的确有着高度重合性。 但国子监,一个监字,就意味着他不是纯粹的高等学府,其同样也兼着对各地官学的监督管理职权。 换现代话来说,就是中枢教育局和国立大学的结合体。 南京这边国子监随着满清入主,便已迁到了北京,南京的则改为了江宁府学。 如今,朱怡炅恢复各地官学,三年一科,自然也得把国子监重建起来。 虽然在后世,一提到国子监,就是几万猪头蠢货扎推,学生全是用没有的废物。 但放在这个时代,国子监确实也是与科举相辅相成,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地方。 而且,说白了,这个制度能从明朝延续到清末,才被京师大学堂变相取代,本就说明了它的存在意义。 嗯,国子监与科举是一同被淘汰的。 朝鲜用于培养选拔人才的成均馆,其意义也相当于国子监。 武则天时期,国子监改名成均监。 即《周礼》:“成人才之未就,均风俗之不齐。”